骨質疏鬆骨折個案每年1.5萬宗 中大引新檢測儀器助診斷
發布時間: 2018/11/27 17:37
最後更新: 2018/11/27 17:38
本港人口持續老化,有統計顯示,本港每年有1.5萬宗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的個案,而他們隨後一年內的死亡率更高達2成,較同齡無骨折的2%死亡率為高。中大醫學院引入先進診斷儀器,並訂出亞洲首個骨質密度理想指標,希望有助市民及早診斷骨質疏鬆,預防骨折。
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表示,因骨質疏鬆引致的骨折常見於手腕骨、脊骨及盆骨位置,其中盆骨骨折個案料於2031年較現時增加一倍,而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的患者接受手術治療難度較高,手術後復健亦較困難,故及早診斷及提高患者警覺至為重要。
中大年前引入HR-pQCT三維骨質檢測儀器,透過進行體外掃描更精確分析骨微結構和鬆質骨的密度,以計算病人的骨強度,並透過HR-pQCT收集逾千名年齡介乎20至79歲市民的骨質密度資料,訂立了首個亞洲華人「三維骨質量標準值」,即不同年齡組別的男女最理想的骨密度指標,以助醫護人員臨床判斷接受檢查者的骨質流失問題是否嚴重,並預測他們的骨折風險,並可在毋須抽取骨活組織的情況下,定期監測患者接受治療期間的骨密度變化,以研究治療成效。
中大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總監郭志銳表示,研究亦發現男士較女士更常出現「少肌症」,患者因肌肉力量及韌度減弱及身體平衡力轉差,增加跌倒及骨折的風險,故一旦為骨質疏鬆患者確診後,最重要是強化其肌肉,減低他們因跌倒而骨折的風險;而除運動外,「振動治療」亦有效增加肌力及改善平衡力,令跌倒而引致骨折的機會率減少4成。